返回

首页 > 人力资源 > 日常管理

兰州:知才惜贤 各展其能自风流

时间: 2024-04-30 09:27:14 |   作者: 日常管理

  人才是强国安邦之本,人才是民族复兴之基。近年来,兰州市全面贯彻习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整合优势资源,集成政策效应,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为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凝聚强劲动力。我们采访了四位在不一样的行业领域潜心钻研、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记录他们在兰州这片沃土上大展身手的感人事迹,展示出兰州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崇尚人才氛围的努力过程。

  兰州奥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去年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绩的背后,是该公司创办人刘信带领技术团队多年的潜心钻研和科技创新。

  二十多年前,刘信来到兰州创业。起名奥普,寓意为“自控巅峰”。从那时起,刘信就立志创造一流的高科技企业。近年来,他带领技术团队积极追求产品和技术的创新性发展,在光纤传感和AI领域执着耕耘,研发高起点、高科技产品。截至目前,已形成6大系列、32种新产品,通过三十余项国内外认证或检测,产品和技术已销售至亚洲、非洲和国内二十多个省市,带领公司成为有一定影响和竞争力的光纤感知人工智能“专精特新”企业。

  一路走来,刘信充分的发挥了优秀人才的带动作用,先后主持多项科研项目赶超世界领先水平,国家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项、国家创新基金2项、国家电子基金1项、国家火炬计划2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4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省技术产业化项目3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市技术产业化项目2项。

  企业成立不久,接到了某高端网络项目,这是甘肃省第一个高端交换网络。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遇到了网络连接、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交换网之间较为严重的不兼容问题。

  问题就是前行的方向。任务重时间紧,没时间回家,大家晚上就在会议室轮流睡椅子,夜以继日地投入软件和系统的研发和调试。技术初试后,又爬地沟、钻屋顶、打墙板、拉钢索。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在数九寒天里完成了施工、安装和调试。同时,还把困扰同行的技术难题一并解决了。

  “那时候可没什么知识产权的意识。有同行来请教的时候,我们就丝毫没有保留地为他们讲解,心里感觉非常自豪。”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刘信依然记忆犹新。最终,这一个项目凭借诸多创新,获得了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多年的潜心耕耘,结出了累累硕果。刘信于2002年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09年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2005年入选兰州市“151”人才,2019年命名为兰州市首批首席专家,2023年续聘“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一层次),是优秀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2007年获得“兰州市十大优秀青年”,2009年获首届“兰州市十大创业杰出青年”。2011年获兰州高新区“十佳科学技术创新领军人才”,2023年获“甘肃省领军人才考核优秀人员”。

  访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赵亚兰

  赵亚兰2015年6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专业,同年9月通过人才引进到兰州市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中心。赵亚兰主要是做药用植物资源技术探讨研究与推广工作,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事药用植物新品种引进筛选、选育、丰产栽培技术探讨研究及示范推广等工作。

  作为一名兰州本土培养的青年人才,赵亚兰始终扎根在基层一线,奋战在田间地头,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她先后主持项目4项,主持承担甘肃省科技重点研发项目2项,兰州市人才项目2项,参与项目16项。2023年2月被授予“甘肃省技术标兵”称号,2023年12月确定为甘肃省委第二批陇原青年英才。

  依托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的专业背景,赵亚兰开展了大宗药材黄芪、甘草为主的育苗技术的创新,研究了兰州珍稀野生中药材贝母的开发和利用,构建了兰州新型产业芍药种质资源圃,制定了赤芍栽培作业规程,实现了芍药反季节种植,填补了国内市场芍药鲜切花2月至3月的断档期。首次普查甘肃芍药品种分布,系统整理甘肃芍药品种,从理论上提出“甘肃芍药品种群”的概念。首次在兰州高海拔干旱地区成功引种黑种草和嘉兰百合。在永登干旱山区建立了符合GAP要求的黄芪、党参药材生产基地6390亩,其中有机栽培2000亩,并取得国内首家有机认证证书,产品实现了订单农业;配套建设初、深加工厂各1处,首次采用冷藏技术储存药材;引进药材种苗机械移栽并推广,提高劳动效率5倍以上,节省劳力开支70%。

  玫瑰花是兰州市的市花,以永登县苦水镇的玫瑰最为有名。在赵亚兰的参与下,兰州市农研中心以“企业+科研+基地+推广”的产学研一体模式在苦水玫瑰道地产区永登县设立玫瑰试验示范点3个,开展引进筛选玫瑰品种、建立优良品种资源圃、杂交育种、扦插繁殖以及肥效、病虫害防治等农艺措施。选育了“兰州玫瑰1号”“兰州玫瑰2号”和“兰州重瓣玫瑰”等3个玫瑰品种,并通过省级林木良种审定;其中“兰州玫瑰2号”和“中国苦水玫瑰”获得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省(区、市)室内展品竞赛铜奖。赵亚兰长期对项目区玫瑰企业组织技术服务,玫瑰产业带动周边农民5000多人次就业,产区每户年均收入提高4000元。七年来成果已累计辐射带动项目区玫瑰栽培面积24万亩,获经济效益40318万元。

  “知识分子要秉持初心使命,发挥好自己的专长,实打实为群众服务。接下来,我将继续扎根基层,把科技成果送到农民手中,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再立新功。”谈到今后的工作,赵亚兰信心十足。

  职业院校对于中高考失利的孩子而言,是另一个梦想开始的地方。而职业教育的教师,就是肩负着神圣责任的“造梦师”,李军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李军是兰州现代职业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教19年来,李军凭着一腔热忱,一直工作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努力把自身专业和教学工作做到最好。正是这种坚持精神使他逐渐成长为兰州市级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

  一步一个台阶,李军扎根自己钟爱的教书育人事业,潜心钻研、执着前行。2017年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兰州市中职网络技术专业李军名师工作室”挂牌成立;2018年“甘肃省职业教育名师李军工作室”成立;2019年“兰州市首届青年专家工作室”认定;2020年“甘肃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甘肃省职业教育技能传承工作室”“甘肃省职业院校协同中心”挂牌认定;2021年“甘肃省高校创新创业名师工作室”成立。

  近年来,李军先后获得教育部新时代职业教育名师,第七届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首届陇原青年英才,甘肃省首届黄炎培杰出教师,甘肃省职业教育名师,甘肃省高校创新教育名师,兰州市2021年领军人才(第一层次),兰州市青年专家,金城名师,兰州市青年五四奖章,金城首席科普专家等诸多名誉。

  作为一名肩负着神圣责任的“造梦师”,李军在教学中大胆创新,紧跟时代步伐,注重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把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教学考核重点,充分整合学校的理论基础、学生的技能掌握和企业的市场需求。在教会学生学习专业外,还教会学生怎么来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发展,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社会,学有所成,能够成长为企业的技术力量。

  平时的工作中,李军很注重教学反思。一方面积极听取优秀教师的教学展示,另一方面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作深度反思,写下了大量的教学反思案例。先后多次在省、市、片区课程实验展示等研讨活动中做研讨课,也多次获得了国家、省市优质课、说课、探讨课的荣誉奖项。每年辅导学生参加国家、省市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近300名学生获得国家、省市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一二三等奖130余项,他也因此获得国家、省市优秀指导教师40余项。

  “入职32年来,我见证了兰州市医疗卫生行业及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模式的改变。从那时瓶瓶罐罐的容量分析,到现在学科互动和研究生教育;从那时拥挤不堪的平房实验室,到现在现代化、多学科融合的省市级重点学科研究平台,一次次变革,从一个个侧面展示着我市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与腾飞。”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李彩东说。

  李彩东1992年10月分配到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至今,从事药理管理、药物研究与开发、肝病分子诊断及慢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工作。三十多年的潜心耕耘,李彩东在肝病机制、药物的研究和科研工作中作出的成绩有目共睹。他主持、指导完成科研项目28项,获奖科研成果23项,研发国家级新药1个,研发新药材1个,制订国家行业标准1项,获得专利13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荣获“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兰州市“领军人才”(第一层次),兰州市“151”人才工程,兰州市拔尖人才,兰州市青年科技提名奖及兰州市首届金城名医等荣誉称号。

  成功的路上,离不开辛勤和汗水。为了在我国找到真正的珠子草的形状特征和鉴别要点,李彩东与团队深入西南边疆,走村串寨,拜访少数民族医生,翻山越岭,采集各种植物标本,终于在几十种叶下珠标本中找到了珠子草。标本经专家鉴定,认为与国外报告的苦味叶下珠属同一品种。经攻关研究,该项研究于1999年首次将珠子草标准载入云南省中药材标准,填补了该药材在国内的空白。该药材于1999年获云南省新药材证书。该药材的发现,为开发新药走出了第一步。负责研制的新药“珠子肝泰胶囊”2002年获国家新药证书。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和地区的一些患者接受专业的治疗,这项科研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李彩东作为学术带头人之一负责的“传染病临床基地”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基地建筑设计企业”,作为学科带头人带领的“肝病学科”为甘肃省重点学科,带领的“中药学”和“肝病实验室”为兰州市重点学科,“兰州肝病医学临床中心”为市级临床医学中心。提高了肝病患者的生活品质,帮助广大肝病患者重返健康,深受百姓和业界的认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6212006002 ICP备案:陇ICP备17001500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6000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甘)字第079号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编号:甘B2__20120010

  主办:甘肃中甘网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团:甘肃和谐律师事务所()甘肃天旺律师事务所()

关于我们

新闻资讯

kaiyun最新APP下载
项目展示
法律法规
招标采购
中标公示

党群中心

专题专栏
活动动态
学习中心
组织建设

人力资源

人才理念
日常管理
开云app下载手机端

联系我们